English

文化新闻述评电视与社会的两极对视

1998-05-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地球村一词的真正内涵也许暗示了作为“传播动物”的人类身处由报纸、广播、电视所构成的传媒空间内,早已不可自拔。在这个由电视霸权传播两极概念的时代,变迁、动乱、灾难与暴力的阴暗面揭示与泛文化及纯娱乐版面的大众化展示已充斥整个传媒世界和日常生活。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在对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福克斯广播公司(FOX)播出的3000个小时的节目的调查中发现,美国电视中的暴力镜头虽已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但在一些新的纪实性特别节目中却频频出现残酷场面;大量反映自然灾害、汽车追逐、犯罪、警匪枪战、动物袭击人的镜头散布电视之中。此类真实的或重新加以制作的场面有时是致命的,长期以来关于在电视中的暴力是否是现实中的暴力这一场辩论已经可以无疾而终,原本仅处于虚构环境中的暴力描写已经成了新闻,成了老百姓的悲惨故事。

3月24日,美国阿肯色州琼斯伯勒镇的西城中学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校园血案。四名11-14岁的女学生和一名32岁的女教师被枪杀,另有10名学生和一名教师中弹受伤,凶手是两名中学学生:11岁的安德鲁·戈尔登,13岁的米切尔·约翰逊。在对两位凶手行凶动机的调查中,警方将暴力影视剧对儿童的误导与影响写入报告。人们由此想到肯塔基州的那名少年凶手就是因为看了一部暴力影片而行凶的,他的做案过程和影片情节一般无二。

据统计,一个成长至18岁的西方青少年,在电视上看到的打斗场面达10万次,这些充满刺激、血腥与暴力的电视画面对他们的成长影响极大。美国教育部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说,校园暴力已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严重程度,在对这些暴力行为的追查中,由电视暴力带来的阴影始终笼罩其上。在一个由传媒操纵的世界里,最先受害的只有孩子。

电视诞生后不久,电视从业者与理论界就已经开始研究电视中的暴力及其对公众的影响,各国也成立了专门性机构以尽科学研究之能事。近年来,各国传媒界曾纷纷向电视暴力宣战。英国发表了严格取缔电视暴力表现的四步行动计划;法国决定使用严格的节目限制标志,以向电视观众,特别是向家长们显示电视节目的暴力程度;美国电视界划定的电视节目级别由于过于宽泛,备受批评,但也努力作出姿态。我国台湾也准备在有线电视节目中采用分级制,不适合儿童与少年观看的节目不仅将被限制在锁码频道中播出,播出时段亦会受到限制。但理论研究与传媒的实际操作毕竟相差太远。在种种努力之后,电视对灾难与暴力的阴暗面描写仍是层出不穷。电视对世界的影响和暴力对世界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残忍的。

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今日的儿童将改变未来的世界,还是今日的电视将改变未来的世界。“没有电视的美国”(华盛顿一个非赢利组织)的执行干事亨利·特巴尔姆向社会大声疾呼:有许多正当的理由关掉电视,现在是时候了。一场声势越来越大的“反电视运动”正从美国向世界辐射影响。

芝加哥的《白点》杂志及诸多反电视团体正全力投身于“关闭电视周”的宣传之中,希望人们在4月22日至28日的“关闭电视周”中将电视封锁,彻底摆脱电视的轰炸与蛊惑。“关闭电视周”是1995年从美国发起的,今年它已扩大到英国、加拿大、丹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去年有400万人参加了“关闭电视周”的活动,今年的预计目标是500万,成为小规模的世界性群众运动。该运动希望形成不受电视控制的社会亚环境。

当潜在的传播欲望被现代传媒无休止地膨胀之后,人类一时不知何去何从。电视制作机构的步步为营与社会批评界的殚思极虑成了最新的时代话题。人类创造了电视帝国,却又希望从反电视运动中寻找慰藉。说到底,电视不过是电视,它说的虽是人的语言、社会的话语,但不过是个代言人而已,人类最终诘问的还应是自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